近日,柳州市发布《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形成年产40万辆的生产能力, 2016-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占汽车产业的比重为9%,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30%。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5个整车制造基地;3个新能源专用车制造基地;4个研发检测中心;10个以上零部件制造基地,1个示范小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关工作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新能源汽车国家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柳州市作为国家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是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既是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又是我市“十三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市实施全面创新、城乡一体、绿色崛起、开放带动、共享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县、城区、开发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业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要求,抓住机遇,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以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动力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新能源车专用底盘,加快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智能控制等领域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充分利用原有配套体系基础,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车身、内外饰件、空调等零部件,打造本地完整的配套产业链。加快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力争将柳州市建成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一)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原则
(二)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原则
(三)坚持稳中求进,集群发展的原则
(四)坚持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原则
四、发展目标
全市新能源汽车形成年产40万辆的生产能力, 2016-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占汽车产业的比重为9%,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30%。
整车重点开发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客车,以及相应增程式车型;加快开发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mpv和suv产品);积极发展或引入新能源客车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专用车,扩充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型,提高新能源专用车生产能力;跟踪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加强对燃料电池汽车等先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前瞻性研究,紧盯技术和产业发展动态,做好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储备工作;探索开发生产换电式纯电动汽车。
六、重点推进工程和项目
七、保障政策和措施
充分发挥现已建立的柳州市汽车产业领导小组、柳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联席会等工作机制,部门各司其职,加强规划和组织实施,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扶持
2. 给予新能源汽车产品奖励
3. 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鼓励政策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力争2017年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将新能源汽车项目纳入全市年度重点项目库,统筹安排新能源汽车产业用地,保障用地需求。
按月跟踪重点项目进展,充分发挥市重大项目推进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加快项目实施。
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 建立社会资本投资机制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方向,收集相关资料,策划招商重点项目,选准招商对象,锲而不舍的进行跟踪对接。
充分发挥整车企业对配套零部件的影响力和现有零部件企业存量优势,吸引外地企业或资本新建或通过重组合作方式,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及车身系统、电子电器本地配套产业链。
做好落地项目的土地保障、项目审批、政策落实等服务工作,以优质服务促进企业扩大投资,或者以商招商吸引外来投资。
1. 建立新能源汽车公共检测机构
2. 支持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七)积极培养和引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专业人才
落实现行人才和智力引进优惠政策,在政策、待遇、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协助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支持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扩大新能源汽车高端人才队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依托柳州高校资源,鼓励开设电化学、材料学、汽车电子、机电一体化等新能源汽车相关学科;二是加强与市外高校和市内企业联系,建立“定向输送”模式,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资源储备;三是以骨干职业学校为基础,加强技术工人的培养、培训,培养高素质工人。
1. 鼓励新能源汽车开发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相结合
2. 打造统一的新能源汽车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九)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
鼓励和引导企业执行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2016年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相关规定。
支持引导企业研发电池梯度利用和回收技术,出台动力的电池梯级回收鼓励政策,对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鼓励整车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从事动力电池梯级回收,并给予一定的资金鼓励。打造梯次回收产业链:依托本地整车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由运营商、汽车厂和电池企业合资成立的梯次利用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动力电池梯级回收产业链。
加强日常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规定,严防重金属污染。
2016年12月30日印发